
当悠扬的民歌唱响在丰收在望的稻田,当激昂的锣鼓声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同频共振,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旬阳市石门镇谌家院社区深情上演。10月10日,以“建设紧密城乡文共体,铺就文化振兴幸福路”为主题的“一村一月一演出”稻田音乐会,用最质朴的乡音和最深情的旋律,为当地村民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们,铺就了一条通往精神富足与文化自信的幸福之路。
以文化为桥,构建城乡“文共体”。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在于“建设紧密城乡文共体”。这不仅仅是口号,更是整场音乐会节目编排的深层逻辑。演出巧妙地将原生态的乡村文化与现代都市审美相融合,搭建起一座城乡文化互通的桥梁。活动在极具地方特色的《石门锣鼓》中震撼开场,瞬间点燃了乡土的热情。随后,本土花鼓戏《乡村振兴在石门》,用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,讲述了石门人自己的振兴故事,展现了文化根脉的深厚力量。民歌独唱《想姐想的不耐烦》、《一身蓝》,唢呐独奏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,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旋律,无论城乡,都能引发最广泛的情感共鸣。而歌曲《常回家看看》更是直击心扉,呼唤着游子的归乡之情,紧密了城乡间的情感纽带。
展开剩余53%以振兴为魂,唱响时代“主旋律”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“魂”。本场音乐会通过多元的节目,生动诠释了在党的领导下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、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的壮丽画卷。民歌独唱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和经典歌曲《北京的金山上》,以深情而嘹亮的歌声,表达了对党最真挚的感激之情,唱出了人民的心声。小合唱《如愿》和歌曲《奢香夫人》,以悠扬而有力的旋律,致敬一代代人的奋斗与传承,寓意着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人所愿,未来的振兴之路充满力量。合唱《半生雪》的意境,则唱出了在振兴道路上历经风雨、终见彩虹的坚韧精神。
以创新为笔,描绘乡村“新图景”。“一村一月一演出”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,更是乡村文化创新表达的舞台。这场音乐会,本身就是一幅最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以星空为灯光,让艺术回归自然,让文化在生长着的土地上绽放。这种极具创意的形式,本身就是乡村文化自信的体现,吸引了更多城乡目光。竹笛独奏《大鱼》空灵悠远,为乡村夜晚增添了一份梦幻色彩,歌曲《别亦难》的婉转,展现了情感的丰富层次。这些节目与传统民俗同台,不仅不显突兀,反而凸显了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化,展示了城乡文化交融后的独特魅力。
石门镇谌家院社区的这场稻田音乐会,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实践。它用锣鼓敲响了振兴的序曲,用歌声唱出了人民的幸福,用笛声与唢呐吹响了城乡文化共融的号角。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石门镇以文化为引擎,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。我们相信,在镇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“生态渔稻茶香,农旅康养石门”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,石门镇的明天必将更加绚丽多彩!
文/田甜 编辑/陈国伟
发布于:陕西省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