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虔风洞箫工作室坐落在赣县区梅林镇桃源安置区。近日,笔者来到洞箫制作技艺传承人廖之阳的工作室虔风箫坊,这里堂屋满座,箫声悠扬,氛围感拉满,他们正在开展洞箫雅集活动。
走近探询,方知他们不仅有来自章贡区、宁都、赣县等周边县市的箫友,还有来自浙江杭州、湖北武汉等外省的箫友。他们当中有企业老板、有上班族、自由职业等社会各行各业的洞箫爱好者。
据了解,虔风洞箫制作工作室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洞箫雅集活动,他们通过QQ、微信等网络云端相约,汇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,切磋技艺。
廖之阳喜欢箫,热爱箫,痴迷箫,他既会吹箫,也会制箫,更懂箫,是一个懂音乐又懂制箫的守艺人。他说:箫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,是远古时期的骨箫演变而来的,洞箫的音色柔和、婉转等独特韵味适合修身养性,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和气质。在古装影视剧经常可以看到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的情景,更有“弄玉吹箫引彩凤,张良吹箫退楚兵”的佳话典故。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制作一支好箫,吹奏自己喜欢的古曲、流行曲,沉浸在那温婉、幽静的箫声中穿越时空的唯美意境中。当谈起洞箫制作的心路历程时,他感概颇多……
展开剩余83%痴迷自学
49岁的洞箫制作传承人廖之阳,出生在赣县韩坊镇的一个偏远山村,他从小对民乐就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音乐天赋,尤其是对洞箫情有独钟,如痴如醉。
过去,村里左邻右舍、亲戚朋友家有喜事都少不了邀请民间乐队前来吹吹打打热闹一番,以营造浓厚气氛,每每乐队响起的地方,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蹲在一旁,双手轻轻地托着下巴,全神贯注的聆听洞箫师吹奏一支支幽静、婉转、温润的乐曲,一蹲就是大半天,直到曲终人散还意犹未尽,迟迟不愿离开。
他回忆说,记得那时是在读四五年级,因为喜欢箫、热爱箫,他曾多次登门本村吹箫师刘新生师傅,请求教他吹箫,可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刘师傅不以为然的一句:你年纪太小了……,被刘师傅多次拒绝的廖之阳并没有气馁,更没有退缩,有的是一股子牛气和一颗蠢蠢欲动的洞箫梦。
要学吹箫,首先要有箫,怎么办呢?上世纪八十年代,买一支箫需要2—3元,当时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,何况一个农村家庭,家里兄弟姊妹又多,加上本来家庭就不宽裕,所以买箫是很不现实的也很不切实际的,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自己动手制作箫,说干就干,他凭印象中箫的外形、音色、韵律等特点,准备好一根大小长短适中的竹子,一把火钳、一根铁丝就开始制作他人生中的第一支箫。
从灶堂取火烘烤、校直,再用火钳烧热挖孔,通竹节,内堂音色调整等制作过程,经过一次次修改、调音、试吹……整整制作了5天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平生的第一支箫终于制作成功了。
寻访名师
有了自己的洞箫,他就学着刘师傅的样子开始吹奏起来,闲暇之余除了一如既往地在民间乐队欣赏(偷学)刘师傅吹箫,就是在家自己学吹洞箫,他没有曲谱,更不认识曲谱,但是他却有超乎于常人的音乐天赋,但凡他听过的音乐,就能凭着感觉吹奏出旋律来。
转眼到了初中,他自学吹箫已两年多,能吹奏出一些道教音乐、民间小调以及那个年代流行的红楼梦主题曲、插曲等10几首乐曲,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吹出洞箫该有的气质和洞箫的灵魂来,于是他带着自己制作的洞箫再次登门请教刘新生师傅,当廖之阳吹奏完几首音乐下来,刘师傅是一脸惊讶,难以置信的样子,一个劲的夸他吹的好,有天赋,这个年纪能吹出这么好听的洞箫真了不起!当即就答应收他为徒。
刘师傅从吹箫姿势、持箫方法、口型、口风、呼吸、指法、音色控制等吹奏技巧上进行教学指导,经过几年的学习,他的洞箫吹奏技能直线提升。
想要吹奏出音色更优美、圆润、温柔的洞箫,乐器本身是关键,廖之阳为了制作出有特色有灵魂的洞箫,在刘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洞箫制作技艺,从采竹、校直、通节、内堂树形、开音孔、打磨、上漆等制作工艺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,慢慢的廖之阳制作的洞箫在音色,音质、外形上都有很大的改进,制作技艺越来越精湛,就这样在吹箫制箫的路上不断精进。
直到他读高一那年,因家庭变故,被迫退学,外出打工,之后结婚生子,为了养家糊口 ,维持生计,只有把自己魂牵梦绕的洞箫默默的藏在心底。
专业制箫
谈起为什么会走专业制箫的想法时,他微笑着说,洞箫是他儿时的梦想,其实在茅店工业园家具厂做工的十几年,他从来没有忘记洞箫,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梦想,只是迫于家庭的压力,没有闲暇去研究洞箫,暂且搁置。
在家具厂他当时是主攻化工、油漆、木工等工种,工作上他勤奋好学,刻苦钻研,勤于思考,善于研究,得到老板的认可和赏识,从学徒工到车间主任、部门负责人,当然工资也跟着一起增长,慢慢地生活条件好起来了,也有了一定的积蓄。
2012年开始,工作之余通过QQ、百度贴吧、微信等网络平台,接触全国各地的洞箫爱好者,在云端一起交流学习、展示技能、切磋技艺、互学互鉴。
在一次交流中,有一个制箫老板需要购买原材料(制作洞箫的竹子),他就利用周末到茅店、大田等周边的乡镇去采集,一根竹子大概卖5—6元,一个月下来就赚到2000多元,远远超过了他的工资,当时他就想,洞箫的销路这么好,我吹箫、制箫都有一定的基础,为何不尝试走制箫产业的路子,于是他开始网上大量搜索制作洞箫的有关资料,经常参加洞箫雅集,不断丰富知识,提升自身文化修养。其实他在家具厂从事的化工、油漆、木工等工种,冥冥中为他制作洞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,他在工作之余备好材料,边学习边制作、边制作边整改、边总结边实践,不断精进提高,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2014年,廖之阳的洞箫在业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,销路也慢慢打开了,于是他决心从家具厂辞职,专门从事洞箫制作,把洞箫当成事业来做。2014年成立“虔风箫坊”进行洞箫制作、销售;2021年创办了“虔风箫社”传播箫文化,2023年创办“虔风洞箫工作室”集制作、传承、传播、教学、研究、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。
他制作的每一支洞箫都赋予灵魂,都是独一无二的,不管是从外形、音色、音质等都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,销量也就不断的扩大 ,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华侨,并被国内众多大学院校的专业老师和业内人士认可。年销售额达到20—30万元。
声名远扬
廖之阳在制箫的路上不断的研究、探索、提升,制箫技能越来越精湛,形成了他独有的洞箫风格,同时结识的箫友也越来越多,经常参加国家、省、市洞箫雅集、洞箫赛事等活动,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现担任江西省箫文化学会常务理事、赣州笛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、江西省竹笛专业委员会会员,客家洞箫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。
他曾在2015年全国洞箫网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;2020年全国洞箫网络大赛中获得金奖; 2017年至2019年在区国家级非遗东河戏剧组任洞箫演奏员;2019年、2020年在幸福村老年大学、虔诚老年大学担任洞箫老师;2021年至2022年在市厚德路小学任教洞箫;2024年被认定为赣县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;2024年获得赣县区第二届“民间杰出艺人”荣誉称号;2024年获得2024年度赣县区“十大技能工匠”荣誉称号;2024年廖之阳创办的“虔风洞箫工作室”被评为赣县区技能大师工作室; 2024年参加赣州市非遗集市展示展销活动,同年参加赣南师大“赣南客家研究三十年学术交流分享会”;2024年赴深圳参加“非遗融湾,青春客家”非遗展示交流活动等。2024年在学习强国、赣南红、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、赣县融媒体、赣州融媒体、客家新闻网以及赣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。
发展规划
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时,他说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,一是以制箫带动农民增收。洞箫制作的主要原材料是竹子,发动农户利用一些闲置的荒山野岭种植紫竹、苦竹、桂竹等用于制箫,增加农民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二是开展洞箫教学、授徒、洞箫雅集、演出、交流等活动,推广洞箫文化,让更多的市民培养兴趣爱好,修身养性,用音乐影响一座城。三是创新洞箫制作原材料,洞箫目前还是以竹子为原料制作而成,后续将拓展以红木、金属等材料制作,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,并通过内径调音使乐器的谐波、张力等性能更丰富,适合不同音乐表现的需要。
“梦虽遥,追则能达;愿虽艰,持则可圆。”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每一个人都是主角,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,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。就凭廖之阳制箫的这份初心、执着与坚守,他的洞箫筑梦路将会越走越宽,越走越远。 (何桃英)
发布于:江西省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