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11日上午,在前门东区长巷头条60号,安徽泾县会馆焕新开馆,展现宣纸文化与四合院文化融合之美。在会馆内,“纸韵千年——中国画名家邀请展”同步开幕,共展出作品25幅,展出时间持续到10月26日。
经过修缮保护后,泾县会馆呈现着传统老北京四合院的风貌,整座会馆占地约859平方米,红柱灰瓦,高大的槐树绿意浓浓。当天,开馆典礼在黄梅戏《夫妻观灯》的雅韵中拉开帷幕。
展开剩余66%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宣纸的原产地域和核心产区,拥有长达1700多年的宣纸生产历史,被认定为“中国宣纸之乡”。作为在京文化窗口,泾县会馆将宣纸文化作为金字招牌。会馆前院是核心展示区,由生态馆、技艺馆、品牌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五个展区组成,分别从环境生态、技艺传承、品牌价值、文化内涵、艺术呈现五大维度,借助数字技术和科技互动设备,全面阐释宣纸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步入其中的技艺馆,参观者不仅能系统了解到宣纸制作的108道完整工序,还可以亲自体验“捞纸”“晒纸”等核心技艺,直观感受到非遗工艺的精妙。展馆后院是一处复合空间,可满足笔会沙龙、艺术研讨、小型会议、商务洽谈等多种需求。
泾县会馆的重生是会馆活化利用的缩影。前门东区是会馆聚集地。近年来,东城区持续加大文物会馆腾退、修缮、利用,一批会馆重新开放。其中,韶州会馆、石埭会馆、泾县会馆的新生,源于东城区推出的“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”。
“所谓‘伙伴计划’,就是不同于以往由东城区‘单打独斗’来修缮、运营,而是鼓励引导会馆原发地参与保护利用。”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说,2023年起,东城区分别与广东省韶关市、安徽省池州市和宣城市等会馆原发地签订合作意向书,利用乡情文化纽带,打造会馆文化体验群落,共建文化百花园。这些会馆由区属国企天街集团修缮后,再移交给原发地自主运营,推动百年会馆重新焕发活力。
10月11日至19日,以“聚京彩・游会馆”为主题的“京地文化长廊”会馆文化消费周活动也同步展开。消费周整合了泾县会馆、韶州会馆、石埭会馆、颜料会馆等多处文化空间资源,将联动会馆原发地城市,设立小而精的“庭院微市集”,销售文商旅融合特色产品。同时,颜料会馆也将集中展演京地文化艺术,推动文化消费空间焕新升级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记者:李瑶,邓伟
发布于:北京市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